明志書院在泰山時期(1763-1780)

發展脈絡:

西元1746年(清乾隆11年),由於新莊平原地區盛產稻米,甚至有能力供應內陸糧食,經濟重心由台南漸轉到北部,成為為「淡北巨鎮」,移民經濟無虞後,便鼓勵子弟參與科舉,晉為士紳。惟富裕的新莊因距廳治竹塹太遠,「地處極北,煙火雖繁,人文未振」,八里坌巡檢虞文桂於新莊街尾設義學一所,不久後八里坌巡檢移駐新莊,義學被徵用為衙門,因此廢止,,士子須遠赴彰化縣就學,導致許多士子中輟學業。

1763年(乾隆28年)3月24日,福建永定客籍貢生墾戶胡焯猷捐地,恢復了荒廢17年之久的義學,將自己位於山腳的水田80餘甲「竹圍、房屋、魚池等項充作義學,又年收租六百餘石,永作膳脩膏火之資」,約87座新莊運動公園大小。另捐28甲作為生活費,並捐房舍、水塘為義學。彰化知縣兼署淡水同知胡邦翰收到胡焯猷的呈文,向佃農勘查確認,並呈稟朝廷。八月,閩浙總督楊廷璋核准,次年四月,楊廷璋又聽淡水同知夏瑚,義學改名為「明志書院」,並為書院撰寫「興直保新建明志書院碑」。1767年,客籍墾戶監生郭宗嘏捐了義田160餘甲予「義塾」,約87座小巨蛋大小的土地面積。

「明志」二字,正取諸葛亮家訓「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並有「爰標明志之名,冀成致遠之器」之意。學風之影響,王永慶創辦明志工專。即與明志書院有關。

1781年(清乾隆46年),官吏在淡水廳廳治竹塹城(今新竹市),明志書院正統改設新竹市。

2003年6月24日,泰山明志書院因為年久腐朽加上連日大雨,書院樑柱不堪負荷,全部倒塌,同年11月發起重修,歷經一年完工。

2005年9月26日,泰山明志書院安座,9月28日啟用典禮,為北台灣教育留下珍貴的史蹟。

 

明志書院於新竹(1781-1895)時期

1781年(清乾隆46年),建明志書院於淡水廳廳治竹塹城(今新竹市)。

1829年(清道光9年),鄭用錫任院長,鄭用錫曾考取道光三年三甲進士,號稱開臺進士,臺灣第一名進士。

1834年(道光14年),鄭用錫赴京任官,鄭用錫族弟鄭用鑑接任院長;鄭用鑑於道光五年考中「拔貢」,成為北台灣地區首位「拔元」。次年循例在禮部複試,保和殿朝考---御前殿試,經取錄第七名( 台灣紀錄保持人),宅第( 徵士第 )位於中正路 北門街開台進士第對面。鄭用鑑執掌新竹明志書院三十年,臺北舉人陳維英受業於鄭用鑑, 後陳維英掌教臺北及宜蘭仰山書院,名震臺北、宜蘭,故北宜文風間接受新竹明志書院影響。

1891年(光緒17年),光緒帝頒贈御筆匾額的金匾「澤普瀛儒」,暨冊封鄉賢。 淡蘭文風冠全台,稱呼的「北臺首學」

1895年(日明治28年),新竹明志書院於市區改正時開闢道路(今西大路)而遭拆毀;第一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贈院長鄭用鑑題有「學界泰斗」的匾額 。

 1908年(明治41年),高松豐次郎等人合資築新竹第一家戲院「新竹座」於明志書院舊址,即今西門街與西大路交叉處,惜於1917年(大正6年)火災焚毀。

明志書院建立後,淡北中舉士子的數量增多,不僅逐年增加,甚至超過同時臺灣其他地區的發展。中舉士子以士紳身份投入地方各項活動,與教育相關的各項事功亦多,甚至於日治後負責漢文教育的機構是地方私塾、書房,使得竹塹地區的私塾數量冠於全臺。

2001年(民國90年),於書院原址闢建之明志書院停車場落成,新竹市長蔡仁堅揭牌落成紀念,以書院自1781年至1895年事蹟為題,作為書院創建220周年紀念;新竹市政府以書院之名創設竹塹明志獎,表揚表現卓著的教師。

新竹明志書院目前已為停車場。泰山明志書院上餘有昭和時期

  1.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5%BF%97%E6%9B%B8%E9%99%A2

  2. 報導:

    1. 中國時報- 翻爆A12 新故鄉動員令地方創生/新北泰山- 20190812 - 中國時報- 翻爆- 翻報

    2. 明志書院創建257年 泰山辦系列活動今起登場。2020-10-31 22:00 聯合報 / 記者江婉儀/新北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4979098

    1.  


 

門牌地址:新北市泰山區明志路二段276號

座標:24°48′06″N 120°57′57″E / 24.801787°N 120.96579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