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臺灣府儒考棚

儒考棚

  • 關於此地景:

建築主體為五開間,均為福州木構架工法之官署格局作法,正間抬梁,左右次間穿斗,前後有軒,圓形柱珠,設色以黑漆為主,二側有附屬房舍,並殘留有台灣日治時期遷建後之加設隔板構造痕跡。

1918年後的州廳空照圖

1889年:修建臺灣府城及廳舍,由臺灣府臺灣縣知縣黃承乙監造、吳鸞旂為總理,工人則主要來自兵勇,另外還有從上海招募來的50名木工與泥水匠師。

 

1918年:因臺中州廳廳舍擴建而遭拆遷,剩餘現址作為警察俱樂部而得以保留,兩

2006年11月17日:臺中市文化局將其登錄為市定古蹟

2014年11月11日: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公告擴大保存範圍

 

  • 作家作品摘錄: 

何澄祥<清代考棚>

猶如一場時光之旅,水源地公園的前身可溯及清末儒學考棚,於日治時代大舉拆遷,成為後來的「湧泉閣」,但歲月消蝕,如今,僅存影中姿態任憑弔。

台中市北區雙十路上的文英館是市區之藝文空間,鄰近的台中游泳池在炎炎夏日是戲水好去處,一旁的一中街是著名的夜市、補習班聚集之所,鎮日人聲鼎沸。回首60年前,這裡卻是台中市最大的「水源地」公園,園內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木造建築「湧泉閣」,正是台中市民休憩之所在,然而在時代變遷下,湧泉閣早已塌毀,留下的,只有在老照片中所呈現的風姿,以及層層的思念。

關於湧泉閣的歷史,要從1889年台中建省說起,當時清廷以東大墩(現今台中市中區)及橋仔頭庄(現今台中市南區)為省城基地,斥資興建台灣省城,並在城內設有台灣府儒學考棚,以供台灣各地學子來此考取功名之用,沒想到這座考棚只使用過一次,在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之後,廢止了科舉考試,改採現代的學校教育。

  • 現今實際地景狀況:

台灣府儒考棚,其現址在台中市西區民生路三十九巷內,原為清光緒十七年(1891)新省會台灣府城小北門街內建築群的主體部份,俗稱考棚。為今日台灣僅存的考棚建物。

考棚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