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梧棲街
  • 關於此地景:

google裡頭的梧棲街景

1938年,日治昭和13年,考慮南北二港距離過遠,因此發布「梧棲築港計劃」。

1939年,全案定名為「新高港」。

1941年,公布「新高港都市建設計劃方案」

1944年,因戰爭影響未實施。

1945年,該年3月國民政府通過之台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中,將新高市改制為梧棲市。同年10月因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認為該政制不符實際,梧棲街改制為梧棲鎮,隸屬台中縣大甲區。

1938年,日治昭和13年,台灣總督府為配合台灣中部的產業發展及「南進政策」的需要,考慮到基隆及高雄南北二港距離過遠,因此發布「梧棲築港計劃」。1939年全案定名為「新高港」,取新高山,以日文玉山之名,並舉行開工典禮。1941年進一步公布「新高港都市建設計劃方案」,計畫以梧棲街為中心合併鄰近街莊,大甲郡大甲街、清水街、沙鹿街、龍井庄,組成「新高市」,至1944年因戰爭影響,此行政區劃並未實施。

戰後,1945年3月重慶國民政府通過之台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中,將台灣總督府規劃中新高市改制為梧棲市,為該地方政制的12個市之一。1945年10月,因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認為該政制不符實際,因此「台灣接管計劃地方政制」並未實施,行政區劃並未大幅調整,梧棲街改制為梧棲鎮,隸屬台中縣大甲區。

  • 作家作品的描述:

路寒袖主編-<台中文學地圖>摘錄:

廖輝英小時候曾住在位於梧棲街的外婆家,宅院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築,院內有許多空房,更有外公開設的診所,許多病患前來看診。

  • 實際地景狀況:

梧棲古稱「竹筏穴」,又名 「五叉港」,清道光年間稱「鰲西」,清光緒年間(1891年)改稱梧棲港,取「鳳非梧不棲,非靈泉不飲,非竹實不食」的雅意化為梧棲。

日治時代大正9年(1920年),台灣實施州郡街庄制,設「梧棲街」,隸屬台中州大甲郡。日治後期為了開發新高港(臺中港)而開始規劃梧棲與周圍的街庄合併升格為州轄市(新高市),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得財政困難,最後僅止於紙上計畫。

1945年,臺灣回歸中華民國後,為延續新高市與新高港的規劃,臺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曾打算將梧棲設為省轄市,但後來梧棲市與臺中港計畫均擱置,最後直接改制為「梧棲鎮」,大甲郡則改制為大甲區,而大甲區隸屬於臺中縣,1950年全台行政重劃,縣轄區被廢除,梧棲改為臺中縣直轄。2010年12月25日隨著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市而改制為梧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