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

台中公園裡面的望月亭

 

  • 作家作品的描述:

米羅.卡索〈擬大長今遊台中公園〉

長今取湖心亭來安放心情
雖然波光粼粼
倒影仍在
為歷史顫抖

長今的呼吸柳條長長
折幾枝燃幾枝
讓煙霧駕著小舟
渡到彼岸求祕方

長今需要白玉磁碟三只
一只放太陽餅
一只放老婆餅
一只讓它空著

長今不願瞧見天空皺著眉頭
俯拾水中的藻草
舀起一湯匙的水
倒入自己的眼眶裡

長今果然看清楚了
這明亮的湖光城色中
有一棵日本親王親手種植的樟樹
也在為歷史顫抖

 

  • 實際地景狀況:

台中公園的四周被很多建築物包圍,西南方是一座小學,東南方是一座百貨公司,北方是最廣為人知的一中街。一走進去台中公園即是一個廣闊的湖,而與以往不同的是,公園裡面充滿著泰迪熊,我們這次去走訪台中公園,剛好碰上了【台中公園泰迪熊樂活城市嘉年華】,以至於公園裡面充滿著小朋友。進去走了一圈,發現裡面其實有不少的古蹟,比如說抗日勝利紀念碑、兩座望月亭以及由遺址改建而成的五星級公廁。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望月亭後面有一隻大山羊,後來查資料才知道是2015台灣燈會的主燈。

 

歷史:

台中公園創建於西元1903年,也就是日據時期,日本政府在1900年時有意對台中進行市區改正計畫,除了規劃棋盤式街道之外,也設置公園綠地。到了1903年台中公園便在台中地方士紳的集會下決議籌建。當時霧峰林家捐出名為「瑞軒」之私有花園為建地,而除了那塊地之外,台中公園的其他建地也結合了台中省城之北門樓、原大墩街東北端的砲台山(東大墩孤丘),所有的建築經費則由當地官民捐獻。1903年10月28日落成啟用,初名為「中之島公園」,佔地約32,889坪(包含日月湖約4,100坪)。1945年二戰後,更名為「台中公園」,1947年改名為「中山公園」,池亭也被更名為「中正亭」,第一橋則改名為「中山橋」、第二橋改名為「中正橋」,直到2000年4月,再度改稱為「台中公園」。

 以上就是台中公園大致的歷史概況,接下來要介紹公園內最著名的兩大亭的歷史:湖心亭與望月亭。

湖心亭

顧名思義就是指在湖中心的一座涼亭,像這樣的涼亭我們可以稱它「池亭」,而這座湖的名字叫做日月湖。湖心亭不僅是市定古蹟,更是台中市的精神象徵,也是台中市政府的府徽意象來源,而日據時期則有「雙閣亭」、「弘園閣」、「香閣」之稱。湖心亭還有分第一代池亭與第二代池亭,第一代池亭是公園設立之初就規劃進去的,第二代則是到了1908年10月24日,為了在臺中舉行的「臺灣縱貫鐵道全通式」而建,也就是做為鐵路開通的紀念建築物。當時來台灣主持的日本皇室閑院宮載仁親王由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引導進入此亭休憩。

望月亭

公園內有兩座望月亭,分別是清光緒時期的北門城明遠樓以及戰後建於砲台山上的望月亭。

明遠樓原是省城門的名字,這座城是在劉銘傳任內預計成為台灣省城,但劉銘傳離開後便隨之停止建城。1903年台中公園落成後,當時台灣地方士紳向政府請願留城門作為紀念,於是便在10月28日,將門樓移到公園內的砲台山旁現址。初名為「觀月亭」,1948年重新整修後改名「望月亭」。而炮台山上的望月亭則是在台灣光復後1948年興建。

砲台山上的望月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