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是一座重要美術機構,簡稱北美館,位於花博公園美術園區內,是臺灣第一座當代美術館與第一座公立美術館,致力於推廣藝術和文化,展示各種視覺藝術作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等。作為臺灣首座公立美術館,自開館以來不僅擔負著保存、研究、發展和普及臺灣現代與當代藝術的使命,同時也積極推進藝術生態的發展。北美館悉力整理臺灣近百年美術史的同時,也持續關注當代藝術的動態變化。其運作方針強調掌握全球視野,建構區域脈絡,以鞏固臺灣藝術在國際藝壇上的影響力。亦包括與全球藝術界的對話,不斷吸收新的藝術理念和創新風格,使美術館能跟上當今世界藝術的潮流。

          再者,臺北市立美術館在藝術作品的保存以外,也非常重視藝術人才的培養,透過各種展覽、工作坊和講座鼓勵藝術創作和深化藝術理解,另外亦提供一個專門培育藝術家和藝術專業人才的平台。除了上述內容,藝術教育也是北美館重要的經營宗旨之一,透過各式教育活動強化民眾的藝術涵養,希望能提高全民文化修養。

          總體而言,臺北市立美術館的使命不僅僅是保存過去的藝術歷史,更要積極參與當代藝術的發展與探索過程,並透過全球視野與地方深耕,為臺灣的藝術生態注入新的活力,期望培養出具有審美觀、創造性和思辨力的當代社會公民。

 

建築簡介:

          臺北市立美術館是由臺灣戰後建築師高而潘所設計,建築採取低限灰白的國際現代主義風格,融合華人傳統建築四合院,以懸臂飛廊形式將斗拱元素交疊堆砌為「井」字形建築主體結構體,寓意美術館為文化之泉源活水。館內大廳挑高達九米,燈火通明且空間寬敞,與地上三層及地下一層的展示區相呼應,四周採用玻璃帷幕,替代了原本封閉的牆面,使整個建築散發開闊的氛圍。中央內庭靈活地利用自然光源,引入隨著時間變化的光影,營造出獨特的光影韻律。整體建築以其洗鍊的造型、宏偉的形式、輕盈的質感,展現著濃厚的文人氣質,並與庭園景觀巧妙地融為一體館體占地20422平方公尺,平面展示空間為11741平方公尺。

 

展廳介紹:

          強調臺灣獨特風貌與全球視野的雙年展、藝術生態鏈結以及育成計畫,不論是由美術館自行籌辦或與客座策展人合作的國內外專題策劃展、巡迴交流展,都為臺灣現代與當代藝術注入生機,同時提升了大眾對藝術的認知和參與度。展區的規劃注重空間美學和展間形式,首樓挑高開闊,成為台北雙年展、國際交流以及國內大型當代專題展的主要展示場地。二樓則獨立分區並設置序列展間,適用於辦理專題回顧或典藏的常態展覽,三樓擁有對稱廊道式展場,適合舉辦對照性主題展或藝術家個展,地下樓層的廊道和獨立展區則提供了實驗性展覽的場域,允許外光介入或進行光線控制。

 

典藏:

          透過精心的策展研究,臺北市立美術館有計畫地搜羅臺灣當代藝術作品,以具體展現臺灣美術史的方式為主軸,並以當代議題為切入點的典藏脈絡。同時,也納入了部分具有國際特色的藝術品,目前典藏數量已達約5,000件,代表了該領域的重要作品。北美館不僅妥善管理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進行登錄考據、維護裝裱和修復等工作,還積極運用這些藝術品進行研究出版,舉辦各種藏品活化的專題展覽,以及近年推動的具有實驗性質的議題展。這些努力旨在活化典藏,讓藝術品成為豐富而有深度的文化資源。

 

藝術教育:

         透過年齡和群眾的區隔策略,策劃了多樣的學習和參與活動,包括演講、座談、播映、導賞、展覽現場對談,以及各種節慶活動等。每年都會舉辦專業志工培訓和學生實習計畫,與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家合作,策劃兒童藝術教育中心的展覽計畫和互動學習裝置。此外,透過工作坊舉辦各種探索和體驗課程,提供觀眾一個自主學習和藝術遊憩的空間。北美館打造一個多元的學習環境,滿足不同年齡層的參與者。

 

推廣: 

          臺北市立美術館近年來積極推動行銷推廣,透過公共關係、行銷宣傳、資源整合和國際交流等手段,與各界建立優質的溝通橋樑,並運用實體行銷策略、媒體發佈,以及充分整合館內外資源,建立友好的媒體關係、開發新的宣傳通路、增進即時與民眾的互動,同時提升觀眾社群的關注度。北美館努力拓展國內外媒體對本館大型展覽的關注,透過自媒體平台與觀眾互動,塑造北美館在數位時代的全新形象。


無障礙設施及需要注意事項:

         美術館內擁有電梯可供搭乘,不過須注意的是對於視障者來說,沒有導盲磚的幫助十分吃力,應此在這方面需要多家的注意與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