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區大理街社區公園彩妝計畫
最後更新日期:108年1月29日上午11:30 回:2019臺北市都市再生學苑*社區營造基地(原社造中心舊址營運、人才整併) 【公開計畫】:強化公開「課程資料及人才資訊交流平臺」 本案係以公帑開設學苑課程及免收費培訓,為推廣都市再生、社區營造概念及提供受訓人才媒合平臺,以有意願從事社造或關心都市再生議題之市民為對象,爰本案強調建置公開課程資料及人才資訊交流平臺,透過持續累積更新平台資訊提供予民眾閱覽應用以強化本案效益。 (1) 新制:於交流平臺提供每堂課程講師姓名、簡介及「課程大綱或課程內容」供線上閱讀及下載,俾利推廣社區營造理念。講師及輔導老師須出具「提供姓名、簡介及課程大綱(或課程內容)為本案公開人才(及課程)資料庫、行銷宣傳通路(fb粉絲專頁、本案官網)等使用同意書」,出具同意者始符合講師資格予以聘任。 (2) 新制:須於交流平臺提供所有學員姓名及照片,俾利後續人才媒合。本案係以公帑開設學苑課程及免收費培訓,為推廣都市再生、社區營造概念及提供受訓人才媒合平臺,以有意願從事社造或關心都市再生議題之市民為對象,學員報名時「須出具提供姓名及照片二項」作為本案公開人才資料庫使用同意書,出具同意者「始符合」錄取資格予以培訓。 另協助學員撰寫社區營造人才履歷表(含修課時數及背景分析等)內部留存造冊,經學員意願將人才履歷提供至交流平臺。
【公開計畫】:強化公開「課程資料及人才資訊交流平臺」
富民生態公園(富錦里)
連結綠帶與藍帶的鈕釦
《南機場 幸福宅配》
樟腳里、樟新里社區環境改善計畫
奇岩社區-日出奇岩
忠孝醫院周邊地區公共開放空間改造計畫-2
傳統木材街之風華再現
臺北市智慧科技城市示範計畫
藝術造街,活化舊北投
親溪‧清溪-福林橋至士林橋段雙溪藍帶空間規劃設計
《健康、唯美—吉慶社區》
景美溪堤岸木新里段環境改造計畫
漂泊工仔自立工班
福州山(六張犁地區)
師大社區藝術綠廊之重塑
關於臺北市社區規劃師 計畫期程:1999年 -2011 ;2015-迄今 計畫所屬機關: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台北市都市更新處 計畫簡介 「社區規劃師」是一群具高度熱忱的空間專業者走入社區,它是一種「義務性」、「榮譽職」的角色,其具「在地化」的社區規劃師工作室座落在各社區中,社區規劃師就如同地區環境的醫生,可為社區環境進行診斷的工作,就近協助社區民眾提供有關建築與公共環境議題之專業諮詢,亦可協同社區推動地區環境改造與發展策略,以改善社區公共空間品質與景觀環境的改善。 計畫操作方法 由臺北市都市發展局推行之「地區環境改造計畫」,主要是以非專業社區團體「由下而上」的主動提案環境改造模式,但有許多社區團體因無法尋求專業者的協助,以致使推動過程增許多困境與阻力。故1999年首創之「社區規劃師制度」與「地區環境改造計畫」形成一種結合模式,協助社區團體更積極主動參與社區環境改造,共同推動臺北市的社區總體營造機制。 各年度執行方向與團隊 年份 服務項目 作業方式 執行團隊 1999 提供社區民眾專業諮詢服務 協助社區居民、團體從事認養之社區範疇進行環境調查、參酌居民意見反映,提出通盤社區環境診斷、並適時將診斷結果於社區公聽會公開討論 針對社區公共環境議題提出具體之改善計畫 ...
臺北市社區規劃師
關於關於跨社群共好計畫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6年 計畫範圍:士林區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好好地工作室 聯絡資訊:好好地 =================================================================================================================================================================================================================== 計畫簡介 源起於一個職業婦女對生活各面向的省思與發想,提案團隊一方面感於婦女的需求經常被忽略,另一方面則惋惜於職場中有許多離鄉背井的年輕人,其生活品質較為低落,提案團隊希望提供空間,在空間裡舉辦各種類型的活動,像手作、共廚、藝術創作、音樂分享等,讓婦女及年輕人互相交流專長及需求,並帶入社區長輩的才藝與智慧,找到生活各個面向與層面的串連,期望形成跨世代、跨社群的連結及對話,找到共好的可能性與實踐。 成果概述 在空間裡舉辦各種類型的活動,例如:食手作、共廚共食,藉由食物療癒,藉由聊天、分享找到能量再出發。提供給年輕人固定時段舉辦講座/讀書會/音樂分享/電影等,並提供創作空間,支持對創作有熱情的人一起創作,找到更多元的朋友來分享、來學習不同的興趣、技能。透過各種空間分享的活動形式,串連各世代各社群的智慧、創意,形成不斷串連的有機共好組合。 ================================================================================================================================================================================================================ 資料來源: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跨社群共好計畫
關於青銀~輕盈真有味學堂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6年 計畫範圍:萬華區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萬華菜市長 聯絡資訊:蟾蜍山:老公館 心聚落 =================================================================================================================================================================================================================== 計畫簡介 有感於萬華老年人口居全市之冠及青壯年負擔撫養比重高的問題,因此期盼透過加強軟、硬體設施,讓這些有豐富老臺北經驗的長輩們能長居社區安心養老。本計劃從食農議題出發,欲在社區打造一個食農教育的創新基地,由於提案人在台北牛乳大王工作,因此運用此資源,開放與共享萬大店空間,並以擔任萬華菜市長之任,拉進社區共同購買的社群,本計畫欲推動長幼共榮之食農教育課程,並透過友善店家方式,以萬大店為基地,建立社區友善的飲食圈,來挖掘出日常最需要關懷的青銀族群,繼續連到萬華在地的商業(市場、店家),再繼續從城市出發,希望之後能繼續拓展到與鄉村,也就是產地的連結,讓城鄉共好,一起陪伴、支持、成長。 成果概述 透過講師與社區的共同協力,以食農→手做→食農→手做交替的節奏敲定課程。 食農:課程講解如何在高漲不下的「菜金」潮中聰明選擇安心的蔬果。 手做:萬華在地老師帶領參與者用紙黏土創作龍貓筆筒,在其中植下富有南萬華加蚋仔地區意象的豆芽,就成為翠綠的豆芽龍貓小盆栽! 食農:主講人將祖先尊重土地的農法傳承下來,堅持有機種植,讓全家人都吃得安心,飲食就是落實預防醫學最好的良方。 手做:「其實豆製所」的講師團隊透過有趣的繪本將一連串的硬知識融合成豐富的活科學,讓小朋友們親手磨石磨、濾豆漿、沖豆花,敬天惜食的道理深蘊其中。 ================================================================================================================================================================================================================ ...
青銀~輕盈真有味學堂
關於臺北市青年社區規劃師培訓計畫 計畫期程:2000年 - 迄今 計畫所屬機關:台北市都市發展局 計畫簡介 臺北市政府為推動市民參與公共事務與落實社區總體營造政策,1996年起陸續建置並推動相關社區營造制度與行動。 2000年首度開辦「青年社區規劃師培訓計畫」,培訓「社區環境改造的種籽」,讓青年社區規劃師在社區各個角落散播社區營造的花粉。2009年更結合社區大學環境學程與青年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讓青年社區規劃師與社區大學共同合作,讓社區營造更符合在地需求與特色。 「青年社區規劃師培訓計畫」自2000年起至2011年止共辦理12屆,培訓逾千位社區營造的種籽,這些種籽擁有社區改善所需的知識及技能,並回到各自崗位中投入永續發展的城市改造工作。 2012年起「青年社區規劃師」轉型為「儲備社區規劃師」,為使參與培訓之學員長期駐點陪伴社區,提供社區實質的協助與輔導,並以少額人數進行培訓,藉由長期培訓的過程,綜整相關資源並深化熱情參與社區事務者之專業,朝向建立社區多元自主經營邁進,讓社區的活力成為臺北城市的多元特色。 計畫操作方法 -靜態的課程規劃 -動態的實習操作 -國內外案例的參訪活動 計畫各年度執行成果 年度 計畫執行單位 成果 ...
臺北市青年社區規劃師培訓計畫
關於「大稻埕小探長」讓我們用觀察改變世界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6年 計畫範圍:大同區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 稻舍URS329 聯絡資訊:稻舍URS329 =================================================================================================================================================================================================================== 計畫簡介 提案團隊長期進駐大稻埕北街, 有感於北街人口老化與社區發展沒落的問題,發現年輕一代也因為許多因素選擇搬離街區,由於這兩點埋下街區文化根基失傳的隱憂,街區等待新進產業進駐的真空期間,如何讓原住民或新移民能夠重新認識北街歷史,在彼此瞭解街區文化脈絡的基礎上,找到街區自己的根。因為欲透過本計劃以URS329稻舍作為北街導覽種子培訓基地,以社區居民走讀記錄工作坊、導覽種子培訓營,由長期性的社區民眾共同參與導覽方式,進而形塑及定位街區,加強新進駐產業與在地文化的連結性,也為社區培養新血,為社區持續注入年輕新活力。 成果概述 提案共舉辦兩場次「大稻埕小探長培育種子計畫」,顧名思義就是培育在地小朋友,用探長明察秋毫的精神,學會觀察街區上發生的問題,更進一步發揮想像力討論如何解決。URS329稻舍作為北街社區小探長培訓基地,整個活動分四階段: 第一階段:由導覽老師帶領小朋友認識北街在地歷史。 第二階段:由體驗設計師帶領小朋友運用訪談店家、田野調查、路上觀察學等方式發現北街社區問題,並且記錄下來。 第三階段:由體驗設計師帶領小朋友將發現到的問題整理分類好,由小朋友發揮想像力,輔佐以設計思維方法,逐一討論可能的解決方向。 第四階段:小朋友通過受訓後頒發合格證書,未來合格的小探長只要隨時發現社區問題,與我們討論出可能的解決方法,就在稻舍領取獎品。 ...
「大稻埕小探長」讓我們用觀察改變世界
關於大同好青年-「2016社區技藝培訓營」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6年 計畫範圍:大同區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社區營造人才培訓計畫「大同共好組」 聯絡資訊:大同。共好 =================================================================================================================================================================================================================== 計畫簡介 以「在地性」、「公共性」、「多元社會」為三個面向,來發展第二階段的「青少年族群」新的課程規劃設計與新的在地服務。擬辦理街頭藝術家師課程、大同區「青少年衛教課程」,冀以達成青少年對藝術的「親身實作學習」、與「培養創造力」和「美學生活」的態度養成。 成果概述 舉辦系列課程,讓青少年學習藝術外,也能從中摸索出未來方向。 1.匠「藝」停一下,找出人生方向:透過課程的實際互動,協助青少年找出自我的人生價值。也同時介紹國內外協助青少年的公部門網站,以講師本身的自我案例,讓更多人知道讀書之外更多樣的選擇。 2.「心」傳-找出快樂與分享:透過三個心靈衛教的主題來發展與分析心靈議題。 主題一:為什麼我不快樂? 主題二:快樂/憂鬱蹺蹺板-平衡之道小訣竅 主題三:心理救護你和我 3.「阿嚕咪AL ...
大同好青年-「2016社區技藝培訓營」
關於大安生活VS東豐/四維新巷 計畫系列:地區環境改造計畫 計畫期程:1998年 計畫範圍:主要地區為東豐街與四維路停車場、德安公園旁遊戲巷為軸心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發展局 規劃單位:陳明城建築師事務所、加碼社區工作團隊 參與組織: 計畫簡介 社區特性與參與過程 仁慈、德安里位於仁愛、信義、敦化及復興4條主要幹道街廓內,區內多為高品質住宅大樓,5個鄰里公園散佈其中,公共設施比例較鄰近地區具有優勢地位;但因大安路並無人行道及騎樓,且由南往北單向行駛,車流快速亦無任何管制措施,使得這條原本應為社區生活性之道路,卻成為危險的穿越性幹道,相對地也降低居民使用鄰里公園的意願。在居民自發性意識構想下,就社區周邊地區之公共空間進行環境改造計畫,建立社區意識並整合串連為一整體發展構想,提高公共空間使用,避免社區資源浪費,改善社區環境品質。 規劃設計方案 為提高整體社區公共空間的使用,居民在規劃當中提出下列方向: 1. 德安公園部分:公園內植栽需要自動灑水系統,並保持草皮良好排水,將公園旁之66 巷一半納入公園並規劃成遊戲巷。考慮設置環公園散步道及避雨設施。 2. 四維路路邊停車場經營管理方式不佳,造成社區夜間無車位可停,建議改變收費方式,雙方互惠。另與電信局商討週邊環境的議題。 3. ...
大安生活VS東豐/四維新巷
關於鄰里交通改善X社區參與式營造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6年 計畫範圍:龍坡里、龍泉里及古風里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綠色交通行人友善小隊、綠色陣線協會 聯絡資訊:[email protected] =================================================================================================================================================================================================================== 計畫簡介 提案團隊有鑑於目前政策推動的社區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但在2015年度第一波30個示範里執行度僅拿到43%不合格的成績單,因此本計劃期盼推動與辦理社造咖啡館「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推動與實施經驗分享、舉辦「鄰里交通環境改造計畫實施觀摩參訪中正區新營里」、發展「社區友善安全交通環境行走空間及生態路網規劃草案、舉辦「社區友善交通環境工作坊」社區住民參與式營造共識會議。 成果概述 舉辦「溫和生活空間願景集」、「巡禮紫藤海光好所在」、「社區友善交通環境行動工作坊」三場次活動,邀集龍坡里、古風里、龍泉里等里內居住、租住或關心此議題的民眾及里長,走踏社區,從溫州街、泰順街、溫州街18巷、22巷、雲和街、新生南路三段10巷、22巷、和平東一段248巷等街道沿線單邊劃設人行專用綠標線談起,發想討論「社區友善交通環境營造方案」,如討論:取消路邊停車格、設置路外汽機車停車位、減少騎樓停滿機車、規劃友善交通環境與行走空間、生態綠廊路網等。 ================================================================================================================================================================================================================ 資料來源: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鄰里交通改善X社區參與式營造
關於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空間媒合計畫 計畫期程:103年(2014年) 計畫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受託機關: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臺北市政府重視社區培力於88~99年間創立「社區規劃師」遴聘制度協助社區凝聚共識並參與相關計畫;104年推動重大再生計畫等,另以「社區規劃師工作室」名稱徵求委辦團隊作為各計畫駐點計5處,以建立雙向溝通平臺。此外為普及社區營造的概念,本府亦招募學員進行講習培訓,辦理青年社區規劃師(89~100年)、儲備社區規劃師(101~103年)、社區營造人才(104年起)培訓,培養社區工作的種子。 另本府自98年推動羅斯福路沿線綠點生活軸營造、101年油杉麗水永康綠點生活圈營造,將議題社群引入地緣社區,試圖累積地緣社區自發轉型能量。102年起研議在萬華、大同區打開社區多元「綠生活空間營造」的可能範型,作為都市計畫下法定公園及綠地外之輔助系統,並強調過程中結合社區參與推動、後續由社區營運維管。 103年延續綠生活空間營造,申請內政部營建署城鎮風貌型塑整體計畫的補助項目-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提出「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空間媒合計畫」,徵求社區自主提案,媒合相關社區規劃人才協助輔導,改造本市綠色生活空間,達10處改造點,啟動社區綠生活空間改造點及社區自主營運維管。 【Open 精神】與【Green概念】 103年「社區規劃師駐點輔導計畫- Open Green 空間媒合計畫」計畫內容 改造點 名稱 區 ...
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空間媒合計畫
關於相揪黃昏後-祖師廟埕古早味影展與街坊對談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6年 計畫範圍:萬華區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好管家街區振興協會 聯絡資訊:好管家 =================================================================================================================================================================================================================== 計畫簡介 提案團隊有感於老舊社區的再生,無法單靠政府資源推動,更是需要社區社群的力量一起來攜手合作。好管家係為一個萌芽於艋舺的在地社群,過去一年以來著重於以台北第一街-貴陽街為擾動社區的空間軸線,透過一次一次的參與及分享式社區活動手法,建立了與在地信仰中心「青山宮」的信賴關係。本次計畫期盼以影片播放的方式,著重歷史場景、人文關懷、社區情感,訴諸艋舺深厚人情味的展現。目前也獲得祖師廟方的善意回應,將以祖師廟埕為公共環境場域,營造社區共享氛圍;以老電影播放串起情感連結,並以成功社區營造案例的影片分享與對談,鼓動社區意識並彰顯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性。 成果概述 本次計畫乃借鏡過去的經驗,影片播放改以著重歷史場景、人文關懷、社區情感,訴諸艋舺深厚人情味的展現。計畫獲得祖師廟方的善意回應,因此以祖師廟埕為公共環境場域,營造社區共享氛圍;以老電影播放串起情感連結,並以成功社區營造案例的影片分享與對談,鼓動社區意識並彰顯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性。 共計舉辦三場電影放映會,並於電影播放完畢後,進行映後交流,每場都獲得居民熱烈地迴響,三場時間及內容分別如下:  第一場於8/7(日)晚間播放《燒肉粽》  第二場於9/3(六)晚間播放《兩相好》  ...
相揪黃昏後-祖師廟埕古早味影展與街坊對談
關於老人與貓-「友善街貓社區計畫」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6年 計畫範圍:文山區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貓咪辦公室 聯絡資訊:貓咪辦公室/友善街貓社區計畫 =================================================================================================================================================================================================================== 計畫簡介 延續104年社造點計劃,以去年初探得到的成果為基礎,延續帶貓訪視陪伴老人的社區工作,今年計劃欲透過帶貓訪視、募集訓練貓、整理規畫訓練貓的木地板教室、居民活動、聚會、課程規劃等方式,在社區找出願意參與協助的大小居民、志工,從中找到夥伴,一方面讓帶貓訪視老人的活動逐漸發展形成可定期、長期發生的社區活動,另外也藉以讓友善街貓社區計畫的理念和各種做法可以介紹給社區和居民,製造各種機會和活動主題,讓社區可以參與思考也提出各種作法和想像。 成果概述 1.帶貓咪訪視老人 達到陪伴效果: 計畫讓帶貓訪視發展成社區固定性活動,配合社區推動在地養老,讓老人們在動物陪伴下,體驗溫暖、自在的感覺。 2.透過活動推廣友善街貓計畫: 與社區發展協會合辦社區生態夏令營,貓辦負責每日下午美術課程。透過貓咪辦公室精心規劃的6場親子美術活動,吸引並留住社區親子,逐漸朝向愛貓或生態小志工、社區故事媽媽等方向發展。因參加過親子活動的居民期望,發展出窩窩睡活動,參加者和貓和帶領志工一起聽繪本故事或認識貓的習性,可以和貓身體接觸。 2.募集居民成為貓咪辦公室夥伴: 在舉辦、宣傳活動、課程、工作坊時、或在社區裡居民攀談時,都會伺機提到計劃,讓居民逐漸了解計畫、願意加入。形成活動共識的過程,達到人脈串連的目的,找到理念契合的社區夥伴,做為後續推動友善街貓社區計畫的基礎。 ...
老人與貓-「友善街貓社區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