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廣州街徒步區改造推動計畫 計畫系列:地區環境改造計畫 計畫期程:2000年 計畫範圍:廣州街(康定路至環河南路)、梧州街(桂林路至廣州街段)、 西昌街(桂林路至廣州街段)、華西街(貴陽街至加油站段), 主要位於萬華區富民里與青山里中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發展局 規劃單位:境群國際規畫設計顧問公司(89A)、陳傳宗建築師事務所(89B) 參與組織:青山、富民里辦公室 計畫簡介 規劃廣州街、梧州街、西昌街為時段性徒步區;改善街道鋪面、街道家具綠美化;提供公共服務設施;研擬徒步區設計準則,以供日後細部設計依據。 本區域是艋舺最早發展的商業與社會文化中心,處處都是早期臺北城的記憶,像是龍山寺、青山宮學海書院、育嬰堂...等與隨處可見的傳統街屋建 築,還有華西街、廣州街、梧州街夜市等著名夜市,在在保存了臺北市發 展的歷程。廣州街地區擁有強烈的文化意象與歷史資源,可惜的是,這裡仍存有老舊社區的通病:環境失調、原本的公共設施和資源配置落時、產業競爭力低落,還有遊民問題等社會負面印象。所以廣州街地改計畫希望提供一個完整的規劃,改造生活環境,串聯開放空間、文化與商業資源,進而帶動產業發展。 計畫的參與者包括地區居民、商家、龍山寺、學校、社 區團體和規劃專業者,在多次的會議後,他們決定建造一條串聯華西街觀 夜市、龍山寺、廣州街、梧州街等景點,利用綠化、整體街道家具的設 置、文化活動的提供等方式來形塑出具有傳統地方特色的徒步街區,釋放 ...
廣州街徒步區改造推動計畫
建立文山模範興泰社區-美麗的‧休閒的‧你的我的大家的
忠孝醫院周邊地區公共開放空間改造計畫-2
慈祐文化街
戀戀溫泉-社區參與推動「北投親水溫泉公園」
關於手足舞蹈 松山區樂齡行動方案推廣平台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6年 計畫範圍:松山區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臺北市松山區里人唯美學服團 聯絡資訊:[email protected] =================================================================================================================================================================================================================== 計畫簡介 提案團隊有鑑於社區人口的老化,鼓勵並關懷長者多多參與社區多元的活動,邁向「有氧樂活、擁抱健康、健康到老、臥病很少」,擬辦理體能運動班、擊鼓作樂班、音樂表演藝術班、都市田園音樂饗宴,並以松山區精忠里地緣優勢公園為起點與東榮里開心農場結合,促進社區全民身體健康體能運動,鼓勵運動健康營造為基礎讓全區里民參加體能活動並組成一個田園饗宴演奏會,共築社區凝聚力,營造友善健康樂活新(心)生活。 成果概述 舉辦系列活動,帶領長者體能活動 1.志工培力:從發掘志工著手,進行手舞足蹈志工培力訓練,歡迎學生以及孩子媽媽一起來當志工、學習與傳承,讓音樂打擊帶動親子關係,也帶出更多的服務高手。 2.活動過程、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體驗後,長者練習擊鼓作樂終於要上台表演,從60出到80多歲,親人或是外勞照護員陪伴練習,減緩失智病情,用老歌傳唱,節奏辦別,身體律動,刺激腦部統合訓練,有益與退化造成失智問題。 3.都市田園音樂饗宴:"都市田園音樂饗宴"也是一種共餐,在開心農場,長者們在都市農田欣賞音樂, 舞動肢體,盡情享受農園的美景,傳承社區在地文化,導讀社區美麗地圖。 ================================================================================================================================================================================================================ ...
手足舞蹈 松山區樂齡行動方案推廣平台
日善里學園環道拓建計畫
《日安!中心新村》
景美溪堤岸木新里段環境改造計畫
曉劇場艋舺藝文講堂-聆聽城市的聲音
關於有愛相隨樂開懷─志工培力計畫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3年 計畫範圍: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237號(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台北市社區營造志願服務協會 計畫簡介 臺北市社區營造志願服務協會成員,因在臺北市社造中心擔任志工,有感於大同區有些家長因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子女放學後的時間,希望透過志工培力以及資源的引入與靈活運用,提供安全又良善的學習環境,關心社區小朋友。 本次計畫規劃5次與兒童建立關係,認識、賞識兒童的系列課程及2次的工作坊。藉由課程培訓志工對兒童的認識,也透過工作坊共同討論未來工作營課程開展,包含學童、家長及志工間對課程內容的期待,及志工可投入人力狀況,調整活動規劃。 未來工作營的規劃內容結合社區資源及期待讓孩子做每項工作都能有成功的經驗,能過有智慧的生活,因此納入了古蹟巡訪(認識大稻埕)、粒粒皆辛苦(有機農場參觀)、環保小尖兵(環保收集站)、愛人愛己(關懷老人關懷身心障礙兒童)、我是小廚師(糕餅店)、生態環境、盆栽種植、種子播種或扦插、寫生繪畫、童玩 DIY、點心DIY、製作豆腐 DIY、品德教育等課程,讓孩童可以有不同生活變化及與環境、人際互動關係之經驗。 藉由活動宣傳,拜訪太平、永樂國小、至善堂、社區店家、大龍峒金獅團及里辦公室等網絡,可以作為未來推展的資源,也邀請學校老師擔任課程講師,成立FB社團公告工作坊課程訊息,擴大行動影響。課程實際推展,學員除社造協會本身成員外,更有不少社區民眾、太平、永樂國小家長,參與人次共223人次。 資料來源: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有愛相隨樂開懷─志工培力計畫
關於柴寮博物館-做自己的博物館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6年 計畫範圍:大同區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自在柴寮 (56789自學家庭) 作室聯絡資訊:小柴屋 =================================================================================================================================================================================================================== 計畫簡介 提案團隊「56789自學家庭」由非學校型態自主學習家庭組成,孩子不在學校裡學習,而是由父母帶領進入社區,嘗試與社區連結、與居民一同學習。主要成員家庭的孩子為小學低年級與學齡前的年紀。提案團隊自2015年10月與「未來實驗室」進駐小柴屋,成立「小柴屋工班」,共同申請「OPEN GREEN空間媒合計畫」,執行「友善地球的綠色小柴屋」計畫。本計畫為延續OPEN GREEN計畫執行,也延續自學家庭持續參與社區活動的動能,因此在本計畫欲推動「柴寮博物館 - 做自己的博物館」,認為每個社區都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社區的博物館、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社區博物館裡的展示藝術家,嘗試將小柴屋改造為社區博物館,希望藉由深入社區探尋社區達人方式,讓社區居民走出家屋,走進小柴屋。社區達人拿出自己引以為傲的收藏與社區分享,增加居民對社區鄰居的認識,成為社區內的話題,拉近社區居民間的距離,也拉近社區居民跟小柴屋之間的距離。 成果概述 從維護小柴屋外已經不堪使用的植栽容器開始發想,完成了五次工作坊:木箱釘製、植栽搬移、木箱舊化、網袋編織I、網袋編織II。 1.木箱釘制:從前置準備開始,到轉角的寧夏路木柴行詢價訂木料,順便打聲招呼說小柴屋即將動工;木料來了,在眾人的合力之下,木條鋸成了一片片,再把一片片木料釘成木箱。 ...
柴寮博物館-做自己的博物館
關於樂興之時【週末音樂會】社區音樂推廣計畫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6年 計畫範圍:大安區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樂興之時管弦樂團 聯絡資訊:樂興之時管絃樂團 Philharmonia Moments Musicaux =================================================================================================================================================================================================================== 計畫簡介 提案團隊本著音樂家種樹精神,全心全意在樂團所創辦的「音樂理想國」製作週末定期音樂會,透過活潑又深入淺出的方式,取代音樂廳嚴肅欣賞音樂的印象,並成為許多家庭教育暨娛樂的音樂活動。並於去年搬遷至仁愛圓環敦安里社區,今年希望透過本計劃,讓精緻、美好的音樂藝術開啟與敦安社區緊密、穩定的互動關係,也期盼能將團隊所在地作為社區藝文推動的重要據點,讓周邊的社區能親身參與、進入音樂藝術團體的展演工作現場,並親身體驗、感受音樂藝術於人類文化生活的重要與價值。 成果概述 校園巡迴音樂講座:在此次24場校園巡迴講座的部分,我們除了針對樂團自身的音樂會進行免費音樂會導聆外更加入現場的音樂家演奏示範,亦與學校的正式課程進行橫向連結,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樂器與音樂的實際面貌而不再只是從課本或是影片。 社區音樂志工工作坊:一般來說志工團體較多存在於圖書館、博物館或展覽館中,較少有隸屬於管絃樂團的志工團體,因此推出了樂興之時音樂園丁志工團的招募,取名園丁,與樂興之時成立以來的音樂家種樹理念相互呼應,透過樂團專業人員的訓練課程,培訓其能夠協助演出後台或是前台行政的行政作業外,也規劃一系列音樂相關欣賞課程以及講座。 ================================================================================================================================================================================================================ 資料來源: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樂興之時【週末音樂會】社區音樂推廣計畫
樟腳里、樟新里社區環境改善計畫
民生公園入口意象暨設施改善景觀復原設計
水稻.渠城-溫州街廓多元關懷永續甦活計畫
關於洲美互助好住站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6年 計畫範圍:北投區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土也社區工作室 聯絡資訊:[email protected] =================================================================================================================================================================================================================== 計畫簡介 有感於洲美因應開發計畫,屬於洲美的人文地理逐漸消失,因此期盼藉由申請本計畫,保存及延續洲美的地景與文化與凝聚社區居民意識,來共同關注公共事務,促發居民自主互助,目標是希望能夠記錄洲美社區面臨拆遷的過程,以及進行相關人文地理等文化資產的保存,並爭取洲美在地空間,居民形成互助網絡,永續發展,擬辦理「留在洲美過暑假」營隊課程,首先邀請社區長者進行解說,拍攝並製作紀錄片,並透過社區生活古物暨兒童創作展覽,招募社區的孩子為展覽解說員,流傳洲美的生活故事,也帶動社區家長的參與,另爭取將拆遷的洲美國小老師宿舍做為社區活動據點,最後透過社區電影院撥放,聚集居民參與。 成果概述 成立「洲美人(洲美互助好住站)」臉書社團,引發居民在社團討論洲美過往點滴。 洲美國小於2015年8月停辦,社區內兒童必須到外地學校讀書,隨著拆遷的腳步越來越近,2016年的暑假,是洲美孩子有機會可以長時間留在社區的時間,藉由舉辦暑假兒童營隊「留在洲美過暑假」,設計「走訪洲美」等課程,一方面讓年輕世代對於洲美文史地理有所理解,一方面記錄保存文化資產。 1. 走訪洲美:邀請社區長者進行走訪洲美的解說,拍攝並製作社區文化資產紀錄片 2. 社區生活古物暨兒童創作展覽 3. ...
洲美互助好住站
漂泊工仔自立工班
《生態綠地。惠我安康》
關於相揪黃昏後-祖師廟埕古早味影展與街坊對談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6年 計畫範圍:萬華區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好管家街區振興協會 聯絡資訊:好管家 =================================================================================================================================================================================================================== 計畫簡介 提案團隊有感於老舊社區的再生,無法單靠政府資源推動,更是需要社區社群的力量一起來攜手合作。好管家係為一個萌芽於艋舺的在地社群,過去一年以來著重於以台北第一街-貴陽街為擾動社區的空間軸線,透過一次一次的參與及分享式社區活動手法,建立了與在地信仰中心「青山宮」的信賴關係。本次計畫期盼以影片播放的方式,著重歷史場景、人文關懷、社區情感,訴諸艋舺深厚人情味的展現。目前也獲得祖師廟方的善意回應,將以祖師廟埕為公共環境場域,營造社區共享氛圍;以老電影播放串起情感連結,並以成功社區營造案例的影片分享與對談,鼓動社區意識並彰顯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性。 成果概述 本次計畫乃借鏡過去的經驗,影片播放改以著重歷史場景、人文關懷、社區情感,訴諸艋舺深厚人情味的展現。計畫獲得祖師廟方的善意回應,因此以祖師廟埕為公共環境場域,營造社區共享氛圍;以老電影播放串起情感連結,並以成功社區營造案例的影片分享與對談,鼓動社區意識並彰顯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性。 共計舉辦三場電影放映會,並於電影播放完畢後,進行映後交流,每場都獲得居民熱烈地迴響,三場時間及內容分別如下:  第一場於8/7(日)晚間播放《燒肉粽》  第二場於9/3(六)晚間播放《兩相好》  ...
相揪黃昏後-祖師廟埕古早味影展與街坊對談
真善美-雙和社區公共環境規劃
關於瞧橋加蚋仔-影展X食堂X多元生活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6年 計畫範圍:萬華區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六庄 聯絡資訊:六庄 =================================================================================================================================================================================================================== 計畫簡介 提案單位有鑑於位在萬華萬大長泰街口的人行陸橋,自 1977 年竣工以來已屹立39 年之久,在近期被市政府列入主要拆除名單內,確認陸橋將於 2016 年底拆除,本計劃希望以紀錄各群體生活路徑的靜、動態影像達到促進加蚋仔世代間、族群間的理解、交流的目標,讓即將成為歷史的陸橋不僅是住民回憶昔日的歷史走道,亦是呈現多元文化的文化廊道。這個事件也讓提案團隊重新思考社群尚未有凝聚社群意見的團隊與場域,因此以身為在地人的角度思考,該如何凝聚社區情感,進而引導居民提出對公共事務的想像,始能匯聚居民的共識與需求,實際參與公共事務決策,擬辦理『多元族群錄像紀實』、『天橋攝影展』、『烹煮多元食堂』,落實在地居民的實際需求,共同擘劃對加蚋仔未來的美好願景。 成果概述 1.多元族群錄像紀實:以空間作為媒介,記錄群體多元生活面貌,尋找共同生活在加蚋仔的多元族群,藉由訪談和影像的方式記錄他們的生活路徑與生活記憶,並以此挖掘出加蚋仔的原貌與特色,活絡各群體間的認識與交流。 2.天橋攝影展:以天橋作為場域,展出群體間的生活,喚起社區居民對住家空間的關心,並以無形的方式串連社區成員之間的多元共識。 ...
瞧橋加蚋仔-影展X食堂X多元生活
社區影像巡迴計畫(2015) 計畫期程:2015年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受託機關:意點創異股份有限公司 【緣起】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臺北市社區故事影像記錄延伸巡迴計畫」藉由過往的社區故事影像記錄影片巡迴播放、關照過往累積的社區議題,與拍攝的社區互動交流,引發議題的共鳴,並利用影像巡迴播放及議題工作坊,針對議題行動的後續方向提出延伸行動方案;在播放影像的同時做為社區營造釀造的基底,讓居民持續進行參與並深化社區營造之行動,讓社區走出鏡頭,以行動實踐,凝聚專屬社區議題的解決方案。 【目標】 (一) 居民透過動態影像觀察互動,重新省思地方特色與過去在地多元議題,並累積社區資源。 (二) 以「在地出發」播放歷年本市社區影像記錄,讓過去攝製影像記錄的團體與居民,再次互動交流喚起社區公民活動與社區意識,引導民眾關注與討論。 (三) 經由省思歷年的議題,顯現臺北市累積豐厚的社區影像記錄成果,進而媒合相關專業輔導團隊協助社區開啟延伸行動方案。 【執行內容】 一、 社子島社區(士林區) 104年7月31日社子島福安里影像巡迴及工作坊 於福安里七鄰鄰長家前院作為播放場地,透過影片播放來引發居民討論。面對社子島開發計畫,當日參與居民所提出的意見主要分為生態環境、居住權益以及未來生活想像等三大面向。過去淡水河邊有螃蟹、蛤蠣等河鮮,在地有不少人靠生態資源維生,社子島同時也為候鳥重要的棲息地,生態資源豐富,但後來工廠變多,所排放的廢水造成生態破壞,建議政府未來開發時生態不能被破壞,另也要求能嚴格管控工廠排放的廢水,在地的小朋友也希望社子島內沒有工廠、沒有砂石車,因為會危及行人的安全。居住權益的部分,開發後安置與補償問題也備受關注,居民認為最重要就是有地方住,房子可以不用大,安置在外租房希望在補償上給他們優待,但同時也擔心未來十年額度用完了,年老後無法搬回社子島。對於未來生活想像,希望社子島能夠有24小時便利商店、菜市場及Youbike,因為這裡的人口很多,但交通及生活機能仍顯不足,連帶學校也招生不足。可見在地區民對於開發視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
社區影像巡迴
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 matching fund 計畫期程:104年(2015年) 計畫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受託機關: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臺北市政府重視社區培力於88~99年間創立「社區規劃師」遴聘制度協助社區凝聚共識並參與相關計畫;104年推動重大再生計畫等,另以「社區規劃師工作室」名稱徵求委辦團隊作為各計畫駐點計5處,以建立雙向溝通平臺。此外為普及社區營造的概念,本府亦招募學員進行講習培訓,辦理青年社區規劃師(89~100年)、儲備社區規劃師(101~103年)、社區營造人才(104年起)培訓,培養社區工作的種子。 另本府自98年推動羅斯福路沿線綠點生活軸營造、101年油杉麗水永康綠點生活圈營造,將議題社群引入地緣社區,試圖累積地緣社區自發轉型能量。102年起研議在萬華、大同區打開社區多元「綠生活空間營造」的可能範型,作為都市計畫下法定公園及綠地外之輔助系統,並強調過程中結合社區參與推動、後續由社區營運維管。 103年延續綠生活空間營造,申請內政部營建署城鎮風貌型塑整體計畫的補助項目-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提出「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空間媒合計畫」,徵求社區自主提案,媒合相關社區規劃人才協助輔導,改造本市綠色生活空間,達10處改造點,啟動社區綠生活空間改造點及社區自主營運維管。 104年持續申請內政部營建署城鎮風貌型塑整體計畫的補助,提出「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 matching fund」計畫,徵求社區自主提案,持續媒合相關社區規劃人才協助輔導,達15處改造點,持續累積社區綠生活空間改造點與社區自主營運維管之能量。 【Open 精神】與【Green概念】 104年「社區規劃師駐點輔導計畫-Open ...
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 matching fund
關於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空間媒合計畫 計畫期程:103年(2014年) 計畫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受託機關: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臺北市政府重視社區培力於88~99年間創立「社區規劃師」遴聘制度協助社區凝聚共識並參與相關計畫;104年推動重大再生計畫等,另以「社區規劃師工作室」名稱徵求委辦團隊作為各計畫駐點計5處,以建立雙向溝通平臺。此外為普及社區營造的概念,本府亦招募學員進行講習培訓,辦理青年社區規劃師(89~100年)、儲備社區規劃師(101~103年)、社區營造人才(104年起)培訓,培養社區工作的種子。 另本府自98年推動羅斯福路沿線綠點生活軸營造、101年油杉麗水永康綠點生活圈營造,將議題社群引入地緣社區,試圖累積地緣社區自發轉型能量。102年起研議在萬華、大同區打開社區多元「綠生活空間營造」的可能範型,作為都市計畫下法定公園及綠地外之輔助系統,並強調過程中結合社區參與推動、後續由社區營運維管。 103年延續綠生活空間營造,申請內政部營建署城鎮風貌型塑整體計畫的補助項目-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提出「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空間媒合計畫」,徵求社區自主提案,媒合相關社區規劃人才協助輔導,改造本市綠色生活空間,達10處改造點,啟動社區綠生活空間改造點及社區自主營運維管。 【Open 精神】與【Green概念】 103年「社區規劃師駐點輔導計畫- Open Green 空間媒合計畫」計畫內容 改造點 名稱 區 ...
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空間媒合計畫
福州山(六張犁地區)
立農社區休閒生活網路空間規畫
紅磚厝小學堂-艋舺大道鐵支路舊城區空間教育計畫
關於綠生活樂活趣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3年 計畫範圍:雲和街社區關懷中心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胡韻婷 (雲和街社區關懷中心) 計畫簡介 雲和街與泰順街的交叉口,極為顯目的位置,卻有一間閒置很久的一樓房舍,許多路過的人都不禁心生一種可惜的感覺。2013年4月,社區內的教會靈友堂在多次溝通協調後,正式與房舍管理單位明駝大樓管委會簽定合作備忘錄,同意由教會出資整修,全面活用門牌號為雲和街92號的閒置房舍。同年5月底順利完成整建工程後,在該房舍開始舉辦社區休閒、才藝、健康等講座與活動,希望吸引社區民眾,使之成為社區內的公共空間,因而定位並命名為「社區關懷中心」。 本次提案人胡韻婷小姐就住在社區關懷中心附近,某一次看到中心外張貼的手寫海報,走進中心參與活動,因而與社區關懷中心產生連結。另外,胡小姐也觀察到位於中心對面有一失落的園地,裡頭的花圃雜草叢生、遊樂設施年久失修,看似公共場所,卻無人聞問。嗣逢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公開遴選社造點提案,因此進行提案,希望透過於雲和社區關懷中心舉辦環保酵素、水苔球植栽、環保手工皂、都市農夫種菜實做為主題的綠生活課程,藉由課程中實做,引動居民共同施做以綠生活為本,更具綠意美感的樂活空間。 透過綠課程 吸引社區參與 在確定補助提案後,社造中心工作人員即偕同輔導老師至施作地點協助釐清社區關懷中心及其對面失落園地的由來、所屬、發展等問題,瞭解提案執行的可能困難。發現失落園地亦屬社區管委會管轄範圍,而適逢管委會交接期間,溝通協調可能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與心力,因此建議將課程的施作目標轉為社區關懷中心外的花圃,讓社區民眾透過課程對綠生活有概念後,進一步改造公共空間,產生示範性的作用。 以分享精神,讓社區居民自然而然互動交流 本次計畫的課程內容主要有「水苔球植栽製作」、「環保手工皂」、「環保酵素製作vs. 酵素桂花手體驗」、「都市農夫種菜實做」四個主題,於10至11月間以共七堂課進行。計畫初開始,本次課程參與成員,除了原本靈友堂的教友之外,更有不少是看到張貼於中心外的宣傳海報,受課程主題吸引而走入關懷中心,顯示社區居民對綠生活議題的興趣。而課程中強調在社區傳遞“多分享”的概念,參與成員除了在知識上有新收獲外,實作過程中,不僅將社區關懷中心外雜亂的花圃改造,成員間也在行動過程中自然而然互動交流起社區生活之事,例如生病看醫生的經驗、家庭分工等,課程結束後更可以帶著自己親手做的作品及老師貼心準備的小禮物回家,成員多反應對課程的肯定。 資料來源: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綠生活樂活趣
綠色萬芳-萬芳社區登山步道及公園、社區人行步道系統改善計畫
關於羅斯福路沿線綠點軸線營造 計畫期程: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計畫相關網站:羅斯福路綠色社區生活 計畫簡介 為迎接「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期望打造臺北以嶄新風貌登上國際舞臺,臺北市政府刻推出『臺北好好看系列計畫』,其中臺北好好看系列二-北市環境更新、減少廢棄建物為本處推動重點。考量臺北綠化空間不足、景觀雜亂與生活空間缺少綠化系統問題,針對市區內許多低度利用、頹敗之角落,以生態理念與社區參與方式出發,擬定『2010臺北好好看系列二-北市環境更新、減少廢棄建物』專案,期透過建物存記、拆除窳陋建築並進行綠美化工程以給予容積獎勵方式,加速催化都市景觀改造。 另為創造綠美化軸線及策略點效益,經本府清查篩選,選定羅斯福路沿線7個地點及延平南路武昌街口、新生南路三段76巷1號2個策略點進行綠美化規劃設計,期透過整體區位的定位、社區活動的舉辦及結合社區組織、社區民眾參與等方式,規劃設計策略點細部設計圖說,做為臺北好好看系列二綠美化示範軸線帶及策略點標竿。 計畫操作方法 一、 配合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透過軸線有計畫的規劃設計,提昇本市都市景觀。 二、結合學校、社區網絡研提可行之方案,以提供未來開發案之參考依據。 三、透過整體區位的定位、社區活動的舉辦及結合社區組織、社區民眾參與及學校學生共同參與等方式,規劃設計地區軸線及策略點綠美化方案。 計畫執行成果 樸門花園 雨水花園 綠意舞台花園 生態觀察花園 閱讀藥草花園 ...
羅斯福路沿線綠點軸線營造
關於老人與貓-「友善街貓社區計畫」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6年 計畫範圍:文山區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貓咪辦公室 聯絡資訊:貓咪辦公室/友善街貓社區計畫 =================================================================================================================================================================================================================== 計畫簡介 延續104年社造點計劃,以去年初探得到的成果為基礎,延續帶貓訪視陪伴老人的社區工作,今年計劃欲透過帶貓訪視、募集訓練貓、整理規畫訓練貓的木地板教室、居民活動、聚會、課程規劃等方式,在社區找出願意參與協助的大小居民、志工,從中找到夥伴,一方面讓帶貓訪視老人的活動逐漸發展形成可定期、長期發生的社區活動,另外也藉以讓友善街貓社區計畫的理念和各種做法可以介紹給社區和居民,製造各種機會和活動主題,讓社區可以參與思考也提出各種作法和想像。 成果概述 1.帶貓咪訪視老人 達到陪伴效果: 計畫讓帶貓訪視發展成社區固定性活動,配合社區推動在地養老,讓老人們在動物陪伴下,體驗溫暖、自在的感覺。 2.透過活動推廣友善街貓計畫: 與社區發展協會合辦社區生態夏令營,貓辦負責每日下午美術課程。透過貓咪辦公室精心規劃的6場親子美術活動,吸引並留住社區親子,逐漸朝向愛貓或生態小志工、社區故事媽媽等方向發展。因參加過親子活動的居民期望,發展出窩窩睡活動,參加者和貓和帶領志工一起聽繪本故事或認識貓的習性,可以和貓身體接觸。 2.募集居民成為貓咪辦公室夥伴: 在舉辦、宣傳活動、課程、工作坊時、或在社區裡居民攀談時,都會伺機提到計劃,讓居民逐漸了解計畫、願意加入。形成活動共識的過程,達到人脈串連的目的,找到理念契合的社區夥伴,做為後續推動友善街貓社區計畫的基礎。 ...
老人與貓-「友善街貓社區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