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區環境改造計畫 計畫期程: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發展局 計畫相關網站:http://www.udd.gov.taipei/pages/detail.aspx?Node=413&Page=1302&Index=6 計畫簡介 地區環境改造計畫的機制設計是由民間團體主動提出環境改造的計畫,由政府提供補助性的規劃設計經費,鼓勵市民研提改造地區公共生活環境的計畫;於規劃過程中,並透過空間規劃專業者的協助與公部門相關單位討論協商,凝聚民眾心目中的空間改造理想,結合相關單位的配合落實執行,以打造一個適居的、人性的都市,也希望透過社區居民之參與,加強社區意識,改造居民日常生活最切身的小環境,提昇生活環境品質。 計畫操作方法 自1995年9月辦理第一次公開徵選以來,改造主題包括:街景美化、公園改造、交通改善、學童通學步道、生態步道、藝術街坊、節點環境美化、招牌整治…等,後續2001年以Walking City為提案主軸,進行都市重要入口或軸線或節點週邊步行環境之改善、捷運站週邊人行系統整合、地區性行人徒步區、人行網絡串聯、兒童通學路與遊戲巷、社區自行車網路、淨空騎樓空間、串通建物間的空橋與連堤路橋等項目之改善整備計畫及規劃設計,希望建立「安全、舒適的人行空間」。2002年以「都市入口意象(City Entrance)」為主題,就全市性、地區性及鄰里性之重要地區入口,進行整體分析研究及規劃設計,以期「地點感的再造、自明性的凝聚」;2003年則以「公有建築物前廣場」及「街角空間(Street Corner)」為主題,在線與點的概念以後,續以開放空間的營造為工作重點,希望都市裡的每個角落,俯拾皆有生活的趣味。 計畫各年度執行成果 年代 計畫成果 1996 三玉社區休憩綠帶規劃案 天母西路圓環環境重整計畫 芝山社區環境改造計畫-芝山遊廊 ...
地區環境改造計畫
關於羅斯福路沿線綠點軸線營造 計畫期程: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計畫相關網站:羅斯福路綠色社區生活 計畫簡介 為迎接「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期望打造臺北以嶄新風貌登上國際舞臺,臺北市政府刻推出『臺北好好看系列計畫』,其中臺北好好看系列二-北市環境更新、減少廢棄建物為本處推動重點。考量臺北綠化空間不足、景觀雜亂與生活空間缺少綠化系統問題,針對市區內許多低度利用、頹敗之角落,以生態理念與社區參與方式出發,擬定『2010臺北好好看系列二-北市環境更新、減少廢棄建物』專案,期透過建物存記、拆除窳陋建築並進行綠美化工程以給予容積獎勵方式,加速催化都市景觀改造。 另為創造綠美化軸線及策略點效益,經本府清查篩選,選定羅斯福路沿線7個地點及延平南路武昌街口、新生南路三段76巷1號2個策略點進行綠美化規劃設計,期透過整體區位的定位、社區活動的舉辦及結合社區組織、社區民眾參與等方式,規劃設計策略點細部設計圖說,做為臺北好好看系列二綠美化示範軸線帶及策略點標竿。 計畫操作方法 一、 配合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透過軸線有計畫的規劃設計,提昇本市都市景觀。 二、結合學校、社區網絡研提可行之方案,以提供未來開發案之參考依據。 三、透過整體區位的定位、社區活動的舉辦及結合社區組織、社區民眾參與及學校學生共同參與等方式,規劃設計地區軸線及策略點綠美化方案。 計畫執行成果 樸門花園 雨水花園 綠意舞台花園 生態觀察花園 閱讀藥草花園 ...
羅斯福路沿線綠點軸線營造
《關渡生態之美》
吉慶社區生態發展環境改善計畫
荒地變公園-中央社區環境改善計畫
建立文山模範興泰社區-美麗的‧休閒的‧你的我的大家的
《象山腳下的璞玉—惠安里》
曉劇場艋舺藝文講堂-聆聽城市的聲音
水稻.渠城-溫州街廓多元關懷永續甦活計畫
雙和小薄荷計畫
舊挸尾 新景美
舊北投新出路-中央社區生活步道改造計畫
新站商圈徒步區改造
《日安!中心新村》
厝邊的興隆公園-文山區景行社區地區環境改善計畫
劍潭生態人文基地盤點與培訓工作坊
北投中正山親山步道旁木炭窯修護計畫
立農社區休閒生活網路空間規畫
紅磚厝小學堂-艋舺大道鐵支路舊城區空間教育計畫
URS27華山大草原
仙跡岩物語
福州山(六張犁地區)
景美溪堤岸木新里段環境改造計畫
《健康、唯美—吉慶社區》
最後更新日期:108年1月29日上午11:30 回:2019臺北市都市再生學苑*社區營造基地(原社造中心舊址營運、人才整併) 【公開計畫】:強化公開「課程資料及人才資訊交流平臺」 本案係以公帑開設學苑課程及免收費培訓,為推廣都市再生、社區營造概念及提供受訓人才媒合平臺,以有意願從事社造或關心都市再生議題之市民為對象,爰本案強調建置公開課程資料及人才資訊交流平臺,透過持續累積更新平台資訊提供予民眾閱覽應用以強化本案效益。 (1) 新制:於交流平臺提供每堂課程講師姓名、簡介及「課程大綱或課程內容」供線上閱讀及下載,俾利推廣社區營造理念。講師及輔導老師須出具「提供姓名、簡介及課程大綱(或課程內容)為本案公開人才(及課程)資料庫、行銷宣傳通路(fb粉絲專頁、本案官網)等使用同意書」,出具同意者始符合講師資格予以聘任。 (2) 新制:須於交流平臺提供所有學員姓名及照片,俾利後續人才媒合。本案係以公帑開設學苑課程及免收費培訓,為推廣都市再生、社區營造概念及提供受訓人才媒合平臺,以有意願從事社造或關心都市再生議題之市民為對象,學員報名時「須出具提供姓名及照片二項」作為本案公開人才資料庫使用同意書,出具同意者「始符合」錄取資格予以培訓。 另協助學員撰寫社區營造人才履歷表(含修課時數及背景分析等)內部留存造冊,經學員意願將人才履歷提供至交流平臺。
【公開計畫】:強化公開「課程資料及人才資訊交流平臺」
連結綠帶與藍帶的鈕釦
《萌。蛻》
慈祐文化街
萬華區大理街社區公園彩妝計畫
真善美-雙和社區公共環境規劃
漂泊工仔自立工班
太原路 化工原料行
親溪‧清溪-福林橋至士林橋段雙溪藍帶空間規劃設計
2018臺北市Open Green打開綠生活2.0前期規劃 一、緣起 臺北市重視社區培力,積極引動社區/社群參與地區環境改善過程,發現社區居民與公務部門間需要有了解社區規劃與需求的專業者扮演協調角色,於88~99年間創立「社區規劃師」聘任制度協助社區凝聚共識並參與相關計畫。此外為普及前述理念,本府亦招募學員進行講習培訓,辦理青年社區規劃師(89~100年)、儲備社區規劃師(101~103年)、社區營造人才(104年~106年)、都市再生學苑(107年起)培訓,培養持續參與社區工作的種子。 另本府自98年推動羅斯福路沿線綠點生活軸營造、101年油杉麗水永康綠點生活圈營造,將議題社群引入地緣社區,試圖累積地緣社區自發轉型能量。102年起研議在萬華、大同區打開社區多元「綠生活空間營造」的可能範型,作為都市計畫下法定公園及綠地外之輔助系統,並強調過程中結合社區參與推動、後續由社區維護管理。 103~106年延續綠生活空間營造,申請內政部營建署城鎮風貌型塑整體計畫的補助項目-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分別提出「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空間媒合計畫」、「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 matching fund」、「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再生策略地區Open Green matching fund」、「臺北市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 生活友善空間」計畫,持續徵求社區自主提案,媒合相關社區規劃人才協助輔導,完成61處改造點,已創造許多社區綠生活空間的改造範型,並持續累積社區後續自主維護管理之能量。 為求持續精進並提升社區空間之品質,本(107)年度將梳理歷年操作經驗,針對過去4年之操作機制、案例、改造過程及後續維管情形進行分析研究,媒合專業者進行輔導,並嘗試突破過往單點式的空間改造,盤點鄰近可串聯之空間,由輔導團隊及專業者與社群共創,進行串連型空間改造及經營規劃之示範實驗,期望改造能量由點拓展至面,提升整體空間營造成效。 107年將透過歷年改造點社區空間診斷,釐清各改造點團隊在空間經營及維護管理上面臨的困難,針對各改造點團隊後續應負起經營、管理之責任,提出可行操作機制 (Open ...
2018臺北市Open Green打開綠生活2.0前期規劃
師大社區藝術綠廊之重塑
民生公園入口意象暨設施改善景觀復原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