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 matching fund

計畫期程:104年(2015年)

計畫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受託機關: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臺北市政府重視社區培力於88~99年間創立「社區規劃師」遴聘制度協助社區凝聚共識並參與相關計畫;104年推動重大再生計畫等,另以「社區規劃師工作室」名稱徵求委辦團隊作為各計畫駐點計5處,以建立雙向溝通平臺。此外為普及社區營造的概念,本府亦招募學員進行講習培訓,辦理青年社區規劃師(89~100年)、儲備社區規劃師(101~103年)、社區營造人才(104年起)培訓,培養社區工作的種子。

另本府自98年推動羅斯福路沿線綠點生活軸營造、101年油杉麗水永康綠點生活圈營造,將議題社群引入地緣社區,試圖累積地緣社區自發轉型能量。102年起議在萬華、大同區打開社區多元「綠生活空間營造」的可能範型,作為都市計畫下法定公園及綠地外之輔助系統,並強調過程中結合社區參與推動、後續由社區營運維管。

    103年延續綠生活空間營造,申請內政部營建署城鎮風貌型塑整體計畫的補助項目-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提出「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空間媒合計畫」,徵求社區自主提案,媒合相關社區規劃人才協助輔導,改造本市綠色生活空間,達10處改造點,啟動社區綠生活空間改造點及社區自主營運維管。

    104年持續申請內政部營建署城鎮風貌型塑整體計畫的補助,提出「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 matching fund」計畫,徵求社區自主提案,持續媒合相關社區規劃人才協助輔導,達15處改造點,持續累積社區綠生活空間改造點與社區自主營運維管之能量。

 

【Open 精神】與【Green概念

 

  104「社區規劃師駐點輔導計畫-Open Green matching fund」計畫內容

補助計畫名稱

 

空間類型

計畫內容(104年)

團隊

1.洵跡

大安區

閒置空地

基地位於大學里,大學里居民活動熱絡,與台大教師有密切聯絡,對於在地文化發展及整體環境規劃,具有相當期許及實際付出與行動,並有「溫羅汀街區」的完整規劃,帶動整體社區的在地文化及整體環境景觀的發展與規劃。

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系

2.搭建明興生態環境教育探索平台

文山區

閒置空地

社區生態教育志工自96年起於此空間復育螢火蟲,期望以本年度改造經費施作木平台空間,成為推動環境教育場域,避免生態解說導覽影響物種棲息。

臺北市文山區明興社區發展協會

3.南機場有事牆

中正區

公私介面

位於大安區忠勤里國盛國宅與南機場夜市交會處的改造空間,以"城市牙醫診所"為概念,打破圍牆阻礙是交流的意象,在夜市端景國宅圍牆打造"公眾意見交流看診台",將公私界面改造成社區友好的共享空間,讓人人都有發表的權利,結合中正社大十周課程希望邀請大家一起逐步打造社區新空間。

臺北市中正社區大學

4.龍泉宿舍前庭空間開門友善計畫

大安區

閒置空地

中央通訊社員工宿舍,目前僅有17 戶住戶居住在此,前庭空間為閒置廢棄空間,117 巷未劃置綠色人行步道時因緊鄰師大夜市及龍泉市場,總是被停放整排機車,擋住居民出入口,對行動不便與使用行器的長輩來說是不安全的巷弄道路,而這半年在里長的協助下門口畫上人行步道目前已改善停車問題,接下來將進一步改造其他環境,建立社區廚房與里長合作成立社區培讀空間,打造友善社區。

粉紅豹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有種.南機場

萬華區

閒置房舍

基地位於南機場二期整宅地下室,曾經是市場空間,但因為時代變遷空間不易使用,逐漸衰弱。幾年前曾舉辦過邊緣人市集,帶起社區活力,人口老化的社區,年輕人的市集活動讓長輩們更顯得格格不入,今年度和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結合,期望能從社區規劃師學員及居民相互學習過程中,取得青年活力與長者生活品質間的平衡。

傳溥設計有限公司

6.景東愛 海綿心

文山區

閒置空地

景東里致力於節能與永續發展行動,社區長期投入環境教育,並培訓相關志工及小小志工種子,。「城市就像一個地景,社區就像是其中的公園」,在氣候變遷下,台北市南邊依山地區將成為暴雨區域,期望透過有效水利用的規劃,以「海綿城市」為主提,重塑整體地景並活化生態,增加都市面對災害的韌性程度。

臺北市文山區景東社區發展協

7.殷海光故居空間改造開放提案

大安區

私人庭園

故居中有山、有水、有多元的植物與豐富的動物生態,由殷先生一手打造的愚公河更是過去瑠公圳水系支流。這些條件,讓殷海光故居成為集歷史、地理、水文及自然生態等各種教育意義於一地的精華之所。如此多樣的資源與人文歷史除了滿足民眾對歷史感與人文關懷的需求外,也應顧及熱愛大自然的孩子與週邊數十年的社區居民。希望成為大人們的知性地標、孩子們的秘密基地,這樣的想法成為殷海光故居參與Open Green 計畫的重要原動力。

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

8.友善地球的綠色小柴屋

大同區

閒置空地/房舍

經由社區及非社區成員,將現有閒置空間,改造成人與人之間可以輕易互動的場域。除了成為分享空間之外,也能成為社區居民連繫感情、與非社區居民互相交流的場所。大家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可以發揮所長之事。例如、喜歡聊天的人可以來泡茶聊天,聊著聊著變成一種經驗傳承,喜歡實作的人可以來學習、創作,常被空間限制的人可以來此遊玩、與社區鄰里相互交流情感。期許能有效利用空間,加深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進而形成共識,一起積極的關心社區事務。

小柴屋工班

9.笑‧順食堂(賡續)

文山區

閒置空間

賡續去年所選擇基地,忠順社區發展協會一直以來皆將各改造點系統化,皆以延續性作為改造核心,如何持續將社區亮點強化至完善,打造同時包含『環境的尊重、藝術的創新、居民的生活』的新社區亮點。也因此基地自97年度以林務局申請計畫專案補助,從空地進行綠美化後,一直希望能夠更接近居民,因此於去年度Open Green 計畫提出包含:都市農園、食堂、野餐三項課題,希望透過自給自足,在缺乏自然環境資源的大台北地區,透過農作成就感,重新找回環境價值。並於計畫執行過程依照計劃書中修正,屏除大型人造建築物並將原以『植栽』進行綠美化的土地轉型成為『栽種地』,實際耕作、收成;並且結合『食堂的烹煮』與『野餐的在地享用』透過居民參與,已形成社區活動中體驗性最高之環境教育課程。

臺北市文山區忠順社區發展協會

10.西憲綠色生活

萬華區

公有庭園

西區憲兵隊曾於執行「老舊街區活化」,成為萬華活化基地,經過街區活化後成為週邊社區居民農耕生活與社區活動的公共空間,延續空間綠色改造進行整體使用改善,可以激起民眾參與,提高擾動社區的契機,提供社區居民各項活動使用空間。主要計畫以空間使用改造及延續改善原種植區域,並擴充種植區域提供更多社區居民參與綠色生活。

西憲綠色生活人

11.開啟哈密街的新生活

大同區

閒置空地

本基地位於大同區保安里,目前由保安里里長代管。基地與民宅相鄰,臨路面有圍牆阻隔,入口處則為鐵捲門。基地內有龍眼樹及鳳凰木各一棵,龍眼樹目前遭受荔枝椿象的蟲害問題嚴重。另外,南側圍牆因與鳳凰木距離較近,造成圍牆受損嚴重,亟待修繕。

大龍峒地區的古蹟及歷史文化景點位置分布,可以串聯為大龍峒的文化軸帶,而本基地正好鄰近此文化軸帶的路線上,後續空間改造及使用可結合在地文化歷史,展現社區的人文特色。

大龍哈密新生活小隊

12.仙岩樹屋

文山區

閒置空地

基地位於仙跡岩山腳下,為日治時期瑠公圳經過之處,「仙岩樹屋」基地,因為於仙跡岩山腳下、社區住宅旁,又處於社區要道會集點,每日都有許多居民或小孩經過,現場目前有一棵板根隆起的大榕樹,板根下方有中空的工寮,希望營造出像卡通故事裡,多多龍的樹屋環境,讓小朋友可以在這裡玩耍,爸爸媽媽們坐在樹下看著孩子,成為一個親子玩樂的空間。有時候還可以在此據點與社區的鄰居們聚集,約好爬山去,認識仙跡岩的生態環境。

臺北市文山區景東社區發展協

13.東園巷仔內

萬華區

閒置空地

基地位於台北市南萬華的東園街,以東園國小為中心的步行範圍。此區富有百年歷史,只要走進街道就能發現處處可見的傳統店家,如:香鋪、米店、傳統嫁妝店等,是一個生活味濃厚、擁有獨特特色和歷史紋理的地區。但由於位於台北市邊陲及大眾交通較不便,外地人較少知道、到訪此區域。

將機九視為一個整體,裡面包含社規師駐點、親子共學空間、重現在地紋理的蔬果種植空間、社區客廳與戶外劇場,並利用故事車穿梭南萬華,蒐集社區生活經驗作為里民互動的友善居所,並將周遭的住戶帶入共同使用空間,造成環境機能上良性的改變,並逐步連結周遭居民共同經營並討論未來的規劃與走向。

水谷藝術

14.幸福庭院改造計畫

中正區

庭園圍牆

基地位於中正區博愛特區的巷弄內,鄰近多為公務機關及宿舍,加上緊鄰植物園及南門國中小學,環境悠靜。由於植物園區並不開放團體活動使用,因此成為鄰近長者民眾的休憩活動空間。

此次主要拆除圍牆,結合幸福農場植栽活動,由長者們栽種有機蔬果,共同參與空間綠美化。

老寶貝

15.來一場不具名的物物交換之旅

大同區

公私介面

本次提案基地為稅捐處閒置宿舍,目前以里長辦公室、社區規劃師駐點與四組家戶居住等共同使用,其人行道空間退縮出五米寬度空間較大,又為定點垃圾車停靠站,因此變為社區居民丟置廢棄物與資源回收熱點的場域,在丟棄者與回收者之間形成了物品流轉的場所特性,但同時也造成環境髒亂、機車停靠佔用等社區空間問題。

揚雅里與昌吉轉角駐點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