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齡社區的互助系統                                    

計畫系列: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計畫期程:2014年

計畫範圍:臺北市中正區-和平新城

計畫所屬機關: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團隊:陳沅蓀(儲備社區規劃師)

聯絡資訊:[email protected] 

計畫簡介

觀察社區議題,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討論發想

提案人觀察到社區居民約有70%的比例是原眷村的住戶,搬遷情形不多,隨著居民老化,譬如社區與道路間的坡度過大等社區環境或設施的問題,都使長者的行動不易,但因人與人之間缺乏聯繫,類似議題都難以進行討論或推動。此外,許多長輩並無和子女同住,且子女多忙於照料自己的家庭,相對較少時間照顧長輩,形成孤獨老人群聚的情形。因此,提案人透過參與高齡議題研討的機會,與關心長者議題的臺北醫學大學王瑜君老師產生共鳴,經其引介,陸續有幾位公衛相關科系的學生也加入討論行列。希望不是先預設長輩需要什麼,而是安排相關課程或活動,透過Facebook社團及見面討論,大家一起發想如何讓長輩說出自己想要什麼。

舉辦工作坊,滾雪球式邀請愈來愈多人,見面聊一聊

原本計畫希望透過問卷了解社區長輩的需求,但幾次討論後,覺得做問卷太費時且不能達到共同發想討論的目的。在社造中心輔導老師的建議下,決定透過舉辦暖身茶會及參與既有的長輩聚餐機會,運用滾雪球的概念,主動找幾位鄰居聊一聊初步的想法,說明計畫的動機與未來進行方式,請出席者幫忙邀請更多鄰居一起參與正式的活動。而後於103年9月舉辦正式的見面會,運用世界咖啡館的討論形式,將參與者分為「敲門」、「樂活」、「夢想」三組,分別討論分享與鄰居互動的模式、個人目前生活作息的模式及對於未來生活的想像,活動結束,大家都表示還沒有聊夠,才剛剛開始講,希望常常聚一聚,多辦辦類似的活動。

「敲門」 為分享與鄰居互動的模式。

「樂活」 為分享個人目前生活作息的模式。

「夢想」 為分享個人對於自己未來生活的想像。

帶長輩們出去走一走,找尋共同活動空間的可能

提案人提案時原以為社區內的「自治會辦公室」可以作為活動使用,經聯繫才知道所有權屬於國防部,其所轄臺北市內的類似空間都將收回並計畫移交國產署,故無法借用。缺少社區公共空間,使得舉辦活動也相對受限,因此籌劃、邀集長輩們一起走到社區附近的紀州庵,沿路認識環境,轉換方式凝聚大家一起聊聊、想想下一階段以及空間運用的各種可能性。

資料來源: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