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臺中文學地圖>

(臺中市:台中市政府文化局,2015年12月)

  • 地名:霧峰萊園(又稱林家花園)
  • 關於此地景:

蓉鏡齋:頂厝系統最早的建築,為草屋型式,是林奠國的起居地;1887年(光緒13年)林文欽將草屋改建為蓉鏡齋,西方入口仿孔廟之制而設的半月池,有山門設計的單一院落建築,作為私塾學堂之用。原為林家專為家族孩童所設的學堂,在日治時期仍教授漢文及詩學。

景薰樓:1864至1866年間,由林奠國開始建造,1867年完成第一落內外護龍、正身及景薰門樓;1883年林文鳳建造第二落正身與護龍;之後林文欽接續建築第三落正身與護龍,即後樓的部分,1899年完工。1915年臺中地震,景薰樓群組受創,1930年11月重修,重修後有帶有日式風格。

頤圃:原是穀倉及客房空間。1906年(明治39年)林紀堂整理後作為嬉遊之處,遍地植菊,而有「頤圃」之名;1909至1910年間,林紀堂更構建二層洋樓,是霧峰林家中少見的洋樓型式,1920年改建一、二進的護龍,正身改建到1930年完工。1945年頤圃主人林鶴年,曾在頤圃闢地下室作舞池。

草厝:是林宅最早的建築,1837年林甲寅分家之時,建茅草覆頂的三合院居住,是林定邦、林奠國、林四吉遷居之處,有「發財厝」之稱,早期林家神明廳也位於此處,後大部份已經改建為新式建築。

宮保第:是台灣第一個第一閩式官宅,一共十一開間五進深。1858年,林文察(戰死漳州後,清廷下詔追贈「太子少保」)擴建宅邸時所建中落;1883年,第一進門廳及第二進完工;1895年乙未割臺前,第四進、第五進及門口日月池、水亭完工;1935年時,族人修改後落中庭穿心亭時拆除第四進。

大花廳:為林家宴客與看戲的空間,設有臺灣僅有的福州戲臺及觀眾席。是林朝棟出任撫墾局長時,為了公共宴席而在1890年(光緒16年)起開始蓋一座三落的宴會廳,1894年左右完成,當時還有專屬的子弟戲班,大花廳是林家鼎盛時期的象徵。

二房厝:1864年至1870年間(清同治3年至9年)由林文明興建給二房族人居住使用,是三大落五進式建築,台灣日治中期中落改建。

二十八間:1858年,與宮保第同時興建,作為屯軍、鄉勇駐紮的場所,設有馬廄、軍隊辦公室、營房等計28隔間,是臺灣官宅第中少見的營房配置。

  • 作家作品的描述:
  • 萊園行吟/ 李長青

    九九峰綿長細緻的綠意

    從日出東方,密密密密擁攏而來

    巒巒山衫盎盎然,雲雲影隱‧‧‧‧‧‧

(本詩摘錄自〈文化臺中〉,詳細請至各大圖書館及網路、實體書店購買閱覽)

摘錄自路寒袖主編〈獻給臺中的五十首地景詩───行走的詩〉P298-303

李魁賢〈五桂樓〉( 台語詩 )

在五桂樓

臺灣千年檜芳味

感染我‧‧‧‧‧‧

(本詩摘錄自〈獻給臺中的五十首地景詩───行走的詩〉,詳細請至各大圖書館及網路、實體書店購買閱覽)

  • 現今實際地景狀況:

萊園:是由頂厝系的林文欽所興建的庭園,當地居民俗稱為「林家花園」,位於明台中學校園內。日治時期是櫟社、台灣文化協會的活動據點。葉榮鐘加盟櫟社後,長期在萊園流連。現於明台高中校園內。

 

  • 踏查者:寫作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