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深坑
深坑舊名「簪纓」、「深坑仔」,因景美溪在此向下切割形成深陷的坑谷,故名深坑。
相傳在清雍正年間已有高、黃、陳姓等宗族自福建安溪移居開墾。萬順寮街為最早形成的市街,至嘉慶初期深坑街已然成形,當時景美溪水位高可行船,曾有一段很長的水運時期。
深坑向來以農業發展為主,但自先民在山地栽種染布重要原料-大菁後,開始發展經濟。至日治初期,茶葉更是影響深坑產業發展的重大因素。
陳秋菊在深坑率眾進行抗日活動,當時台灣總督府基於深坑適為交通、茶葉集散中心以及治安考量,遂於明治三十四年設深坑廳(1901-1909年)。至此,深坑儼然成為台北盆地東南一隅的政治中心。後因武裝衝突的減少,再加上公路、鐵道的建設,深坑不再具有重要的地位,因而逐漸沒落。
深坑自建廳時的繁盛後歷經改制,至今已120餘年。居民依山而居、傍水為生,安居且互助。深坑四季景觀多變化,日落、山嵐、綠林、步道、茶園、建築藝術等,景觀多元豐富。
百年深坑
如樹家珍話深坑_深坑老樹圖像
Need help? Please see the help page on the LocalWiki Guide!
Some interesting pages
Explore nearby regions
Or maybe you want to see all LocalWiki regions?